发布日期:2024-11-06 11:57 点击次数:109
本公众号使命:以心理学为桥梁,赋能学习与成长,促进关系和谐,丰富人生体验。
核心关注点:1、学习力提升;2、中高考减压;3、帮助“躺平”青少年重回积极生活。在上一篇文章(见心理学底层原理思考(1):过滤器——万物唯心造)中,我们探讨了人类是如何通过感官“过滤器”来感知外部世界的。但到此为止,只是“硬件”层面。其实,关于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感受,更奥妙的是在“软件”层面。本文暂且不涉及脑科学,只是从心理学角度,聊一下我对这个话题的认识。
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:在熟悉的街道上,你从未注意到有一家钥匙店,直到有一天你需要配钥匙时,它才突然“出现”在你的视野中。但是,在这之前,似乎它从未进入过你的视野。
客观世界并没有任何变化,但我们关注的焦点却不尽相同,甚至我们每个人在每个时刻都会有变化,这就是所谓的“焦点效应”。在完形心理学里,把我们知觉中突出的、被注意到的部分,称为“前景”,而与之相对的,则是“背景”。
那么,一个人对外部世界的某些部分产生特别的兴趣,并成为感知焦点呢?
在这里,我想借用一个并不太科学的概念——“共振器”来说明。尽管我们家学理科的儿子已经反复指出这个概念不准确了,但以我贫瘠的理科知识,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概念,就这么将就吧,如果读者有好的建议,也请告知。
“共振”的意思是说,外界某一件东西引起你的注意时,实际上是在你内心某个部分与之发生了共振。人的内在就是一个共振的容器,我们出生时,已经预装了各种元件。我用一个示意图来表示:
图片
对于人的内在世界到底有什么构成,心理学上各个流派都有一套独特的理论来解释,比如:
1、佛洛依德提出本我、自我、超我;
2、荣格区分意识、潜意识、集体潜意识;
3、九型人格理论中则有脑中心、心中心、腹中心。
如果我们尝试将佛教理论融入这一框架,或许可以用下图来表示,其中的意识、末那识(潜意识)、阿赖耶识(集体潜意识)即是我们的内在世界:
图片
这些理论如果要深究,都有各自的道理。我姑且大胆地把它们简化一下,把人的内在世界简单地看做一个“混合体”。这里面有两个维度的构成(限于篇幅,本文先不展开):
1、阴阳两面
2、情绪(感受)和意识(认知)
这个混合体的主要功能,就是与外界共振。你的共振器的构造,决定了你具备与哪些事物共振的能力,也决定了你能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。而这个构造特征,就是所谓“性格”。
实际上,我们每个人都是“本自具足”的。这句话的含义是,网店装修我们每个人都有与外界所有事物共振的能力,无论是美好的还是不美好的。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,佛教禅宗所说的“明心见性”,《六祖坛经》中提到的“菩提自性,本来清净,但用此心,直了成佛”,都是指人的这种自我实现潜能。
在心理学上的另一个含义,就是“共情”能力了。
然而,有些人可能会压抑自己内在的某些“共振元件”,使它生锈了,无论它是在阳面还是阴面,都无法与外界共振。如果这些元件本是用来感知世界美好的,那么你就会错失这些美好。同理,你也无法真正做到“共情”别人。
而我们每个人的内在共振器差异如此之大,可以说,每个人体验到的世界都不一样。全世界70亿人,就是七十亿个世界。
学习心理学,或者去修行,除了修炼前一篇的“过滤器”外,就是修炼这一篇的“共振器”了。我们要做的,就是首先去也就是让自己内部的元件恢复共振能力,这样你感知到的世界才会丰富多彩,你的内在也才会流动不息。
如何修炼我们的共振器呢?
首先,请你将觉察从过滤器向内扩展到共振器,把这两者都修至“空”,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涵容的容器,或许这就是佛家所谓“空性”。
其次,要接纳你的阴面。荣格认为,一个人的阳面有多大,那么他的阴面也有多大,接纳你的阴面,那些共振元件才会被激活,你才会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。
第三,积极地去共振。王阳明曾说“你未看此花时,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;你来看此花时,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”。这里的“寂”并不是说花不存在,而是说你的心并未与花产生联系。
所以,让你的生命更有意义,让你的世界更绚烂多彩,就打开你内在,接纳完整的你,去与这个世界共振吧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下一篇:没有了
Powered by 广州天猫外包美工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© 2023-2024 鄂ICP备2023020028号-1 武汉承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